他离开了NBA,选择去海外打球,这不仅是因为三次严重伤病让他的状态跌落谷底,也是因为在联盟里已经无人问津,再多的三分神射记录也挡不住现实的冷酷淘汰。
在很多球迷眼中,他曾是赛场上的三分神射,一次次远距离出手带动了全队的气势。可是,连续三次大伤彻底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。膝盖、脚踝、肩膀,每一次受伤都让他不得不连续缺席比赛,这在身体状态要求极高的NBA是致命的。
刚进入联盟时,他是球队的重点培养对象,训练中手感火热,比赛里外线投篮稳定。但是大伤之后,他的移动速度下降,防守吃力,甚至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无法连续跑动。教练组开始减少他的出场时间,球队管理层也开始犹豫是否续约。
在NBA生存,状态和健康是硬指标。一旦下滑,年轻球员很快会顶上来替代你。尽管他在场外一直保持训练,却无法找回巅峰时的爆发力。于是,合同到期后,球队没有给出新的邀约,其他球队也没有抛出橄榄枝,这意味着他只能自己寻找出路。
为了延续职业生涯,他决定告别NBA,转战海外联赛。虽然那里关注度不如北美,但能提供稳定的上场时间和收入,还能保持对篮球的热爱。海外赛场的节奏与强度相对宽松,这对他这样的老将和曾经的三分神射手更为友好。
离开NBA并不是他一开始的选择,但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次的恢复和再受伤中变得清晰。他自己也明白,要想继续打球,就必须做出改变,而告别NBA就是他调整方向的第一步。
在NBA这样竞争激烈的联盟中,一旦伤病让你掉队,哪怕你曾是三分神射,也可能很快被遗忘。他在伤愈后的那一季,三分命中率依旧不俗,但运动能力、对抗能力明显不足。对手很快找到了防守他的办法,限制了他的投篮空间。
那段时间,他的经纪人联系了多支球队,但是得到的回复都是“阵容已满”或者“考虑年轻球员”。没有人再提起他的巅峰表现,这让他意识到,无人问津已是事实。这种感觉比身体的伤痛更打击人,对一个竞争心很强的球员来说,这是残忍的告别。
更糟糕的是,新秀球员的涌入和战术的更新让他原本的优势逐渐失色。NBA需要全能型球员,而他在伤病后无法在防守和突破上提供更多帮助,三分射程再远也难以抵消其他短板。这就是无人问津的现实原因。
在这样的处境下,他甚至尝试过短期训练营的机会,想用实际表现证明自己还行。但训练营淘汰机制残酷,新秀们的体能和速度都胜于他。最终,他在名单公布前就被裁掉,告别NBA的命运已不可逆转。
选择到海外打球,并不是低头认输,而是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舞台。三分神射在欧洲、亚洲联赛依旧吃香,有不少球队愿意用他这样的老将去带动节奏。虽然工资无法和NBA相比,但至少能保证出场和得到尊重,也能让他找到继续打球的意义。
三次大伤,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点。它不仅让他失去了NBA的舞台,也让他明白职业运动员的脆弱之处。如今,他在海外联赛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热爱,继续用三分神射赢得掌声。虽然在NBA已经无人问津,但他清楚,篮球仍旧是值得自己为之奔跑的梦想。
现实就是这样,三分神射手若无法保持健康,最终只能选择告别NBA,即使无人问津,他也依然坚持在新的舞台上奔跑。